当前位置:首页 > 游戏 > 正文

李晟 李晟十分伤心

“犹当出作李西平,手枭逆贼清旧京”此为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为唐朝名将李晟所作的诗句,该诗名为《长歌行》。

彼时,陆游正壮志不得酬,于是作出此诗,以抒发自己的悲愤之感,表达自己想要像唐朝的李西平收复长安一样,收复汴京的愿望。

公元727年,李晟于临谭降生,出生便是家世显赫,其父为当朝左金吾卫大将军李钦。

将军世家出身的李晟,自小就接受到了极为良好的教育,所谓将门虎子,或许就是如此,李晟自小便在骑马射箭方面颇有天赋,他自己也十分刻苦,于是练就了一身好功夫。

日复一日,李晟逐渐长大成人,到了能够为国效力的年纪,于是加入李钦的军队中,在与吐蕃对抗期间,年纪轻轻便立下不少战功,军中兵将皆戏称其为“万人敌”。

在李晟一次又一次的立下军功后,于大历八年,升任了右神策军都将,手下统领数名近卫军。

后来,河硕地区战火频起,李晟领命,前往平叛,成功击退敌军。

再往后,泾原兵变事发,李晟亦是作为将领,带兵冲上前线,再又前往奉天地区,保护皇帝,立下赫赫战功,此后的收复长安等事件中,可以说,李晟甚至立下了配享帝王庙的功绩,后世还得到文天祥、陆游等名人的赞赏。

然而,一生为国征战的李晟,在晚年时期却没能得到应有的待遇,反而整日担惊受怕,担心一个不注意,就难以保全整个家族。

在经过深思熟虑后,李晟甚至于还想让自己的儿子们出家,入佛门为僧,不再为世事烦忧,这又是为何呢?

要知道,安史之乱之后,唐朝的君王皆将重心放在打消隐患上,而在李晟晚年时期,唐朝正面临藩镇割据的难题,当朝皇帝唐德宗也是费尽心思想要解决。

然而,削藩之事谈何容易,说起来也是需要一段较为长久的时间。

但唐德宗过于着急,在拿下朔方军时,唐德宗迫不及待的就下令拿下河硕三镇。

此时的李晟作为将领,于是率领着大军前往讨伐,初时,李晟及大军势如破竹,将敌军击得节节退败,眼看就要完成唐德宗所下的命令,却没想到意外来得如此突然。

在大战即将告捷之际,心急的唐德宗突然下令削藩,而军中就有不少藩镇的讨伐军,听闻此消息,军中藩镇的讨伐军怒气难平,自己明明正为国征战,不顾安危厮杀在前线,而皇帝却安稳的坐在后方想要削去自己的藩镇。

于是乎,原本士气颇盛的军队,一时间大乱,本来即将拿下的河硕三镇还未平定,其余藩镇又现出叛乱之象。

藩镇大乱,眼看着就要打入宫中,仓促之下,唐德宗便立刻逃出了长安,而手下则带着两员大将,一个是李怀光,而另一个则是李晟。

李晟忠心耿耿只为国家朝廷,但李怀光却不一样,李怀光只想着趁此机会打压李晟,自己可领大功。

于是,在李怀光的谗言下,唐德宗下令将两边的军队何成一支,而李晟手中的权力,也被打压了许多,本是一支军队的将领,后来只能听从李怀光之命。

李晟知道,再不收复长安,此仗便难得胜利了,于是向李怀光上谏,希望尽快出兵长安,但李怀光如何会听李晟的话呢?随即,李怀光便收回了李晟手中的兵权,李晟见状,心中也明白了一二,便悄悄将军队转移。

在一次受挫后,李晟带兵出现,唐德宗这才知道,李晟才是对自己尽忠之人,李怀光不过是谗言小人,这才将其升任尚书左仆射,将全部希望放在李晟身上。

李晟因经历了太多,本来已经心灰意冷,但受封时还是深受感动,痛哭流涕,下定决心要保卫好国家。

后来,在李晟的带领下,长安终于被收复,大乱一时之间也就有所平定。

但立下如此大功的李晟也并不骄傲,在见到唐德宗时,依旧谦卑,而唐德宗也被李晟的忠心所感动,君臣贤明,真是少有的佳话。

时间一天天的过去,唐德宗对于前事已然没有了所感,对李晟也生出了防备之心,因为这时的李晟手握重权,且声名远扬,使得唐德宗愈发忌惮。

面对唐德宗的猜忌,即便自己愿为国家战死沙场,都不能得到多疑帝王的信任。

为了保住家族,李晟便命自己的儿子们统统削发为僧,以向唐德宗表示,自己确实没有称帝之心。

公元793年,李晟离世,享年六十七岁,在其死后,唐德宗似乎有了悔心,日夜流泪,将其追封为太师,并亲自带棺送葬。

参考资料:

《新唐书》
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