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电脑 > 正文

明帝 时年四十八岁

古代历史上的皇帝、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,在其去世之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所作所为,从而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,这就是通常意义的谥号。

比如汉武帝刘彻,“武”这个谥号就是用来褒扬他的武功。

至于笔者今天要说的“明”,也是一个美谥。

以下,就让我们一起盘点历史上的“明皇帝”。

一、汉明帝

汉明帝刘庄(28年6月15日—75年9月5日),字子丽,东汉王朝第二位皇帝(57年—75年在位),光武帝刘秀第四子,母为光烈皇后阴丽华。

刘庄即位之后,恢复了被秦朝废除的冕服制度,是中国历史上“初服旒冕”的皇帝。

对内注重刑名文法,为政苛察,总揽权柄,权不借下,严禁后妃家族封侯干预朝政,防范外戚功臣势力;同时治理水患,在黄河沿岸修筑千里大堤,彻底解决了积患已久的黄河问题,维持了黄河900多年的稳定。

对外,派窦固出击北匈奴,设立西域都护,吞并西南的哀牢国,使康藏高原上的白狼等百余国称臣,并从天竺(印度)将佛教引进。

在位期间,招抚流民,救济贫农,兴修水利,使得吏治清明,境内安定,民安其业,户口滋殖,时人颂曰“赫赫盛汉”,与其子汉章帝时期并称“明章之治”。

永平十八年八月壬子日(75年9月5日),驾崩于洛阳东宫前殿,在位十八年。

庙号显宗,谥号孝明皇帝,葬于显节陵。

二、魏明帝

魏明帝曹叡是曹魏第二位皇帝。

魏文帝曹丕长子,母为文昭甄皇后。

黄初七年(226年)五月,魏文帝病重,立曹叡为皇太子,即位于洛阳。

曹叡在位期间指挥曹真、司马懿等人成功防御了吴、蜀的多次攻伐,并且平定鲜卑,攻灭公孙渊,设置律博士制度,重视狱讼审理,与尚书陈群等人制《魏律》十八篇,是古代法典编纂史上的重大进步。

景初三年正月丁亥日(239年1月22日),曹叡病逝于洛阳,庙号烈祖,谥号明帝,葬于高平陵。

曹叡能诗文,与曹操、曹丕并称魏氏“三祖”。

对此,在笔者看来,虽然曹叡在位前期颇有建树,堪称一代明君。

不过,他在位后期大兴土木,沉溺于享乐,并将司马懿和曹爽选为托孤大臣,这直接为曹魏灭亡埋下了伏笔。

三、晋明帝

司马绍 (299年~325年),东晋第二位皇帝,晋元帝司马睿的长子,晋简文帝司马昱异母兄,母为宫人荀氏。

永昌元年 (322年) ,司马绍正式即位。

在位期间,凭借弱势之朝廷,成功制衡权臣世家,推动南方安定发展。

太宁二年 (324年),司马绍平定王敦之乱,停止追究王敦党羽,全力重用丞相王导,保持与江东士族和谐关系,稳定东晋的局势,对巩固皇室权威影响深远。

太宁三年 (325年) ,司马绍病逝,年仅二十七岁,谥号明皇帝,庙号肃宗,葬于武平陵。

四、刘宋明帝

刘彧(439年-472年),即宋明帝,宋文帝刘义隆之子,南朝宋第六个皇帝。

刘彧即位之初,能尽诸将之力,进用才学之士,又亲自讲学,有宽仁之声。

其后宠信阮佃夫、王道隆等,专擅威权,府库为空,百官并断禄俸,而奢靡益甚。

并且,刘彧残忍好杀,几位弟弟次第被杀,宋孝武帝20余子更是尽丧其手,骨肉相残,莫此为甚。

史称“宋氏之业,自此衰矣”。

泰豫元年(472年),刘彧去世,葬于高宁陵。

五、南齐明帝

萧鸾(452年-498年9月1日),即齐明帝,南朝齐的第五任皇帝(494年12月22日-498年9月1日)。

齐高帝萧道成的侄子,始安贞王萧道生的次子。

齐武帝时期,萧鸾担任侍中、尚书左仆射、右卫将军。

受遗诏辅政,连续废杀郁林王萧昭业、海陵王萧昭文,自立为帝。

萧鸾即位后,北魏屡侵犯,破齐于新野、南阳、义阳等地。

萧鸾性情多疑多虑,在位时期,将萧道成、萧赜子孙几乎屠戮殆尽。

在位五年,庙号高宗,谥号明皇帝。

对此,在笔者看来,和刘宋明帝一样,南齐明帝的生平也配不上明皇帝的谥号。

六、北魏明帝

元诩(510年4月8日~528年3月31日),北魏第九位皇帝(515年~528年在位),宣武帝元恪第二个儿子,母为宣武灵皇后胡氏。

元诩幼年继位,随着权臣元乂、母后胡氏相继擅权乱政,大失人心,引发六镇起义,国势日衰。

武泰元年(528年),元诩不满胡太后执掌大权,密诏岳父尔朱荣进京勤王。

密诏外泄,遭到灵太后毒杀,年仅十九岁,谥号为明,庙号肃宗,葬于定陵。

七、北周明帝

宇文毓(534年~560年5月30日),北周王朝第二位皇帝(557年9月~560年5月),周文帝宇文泰庶长子,母为姚夫人。

孝闵帝元年(557年),宇文毓被大冢宰宇文护迎立,继位天王。

任内励精图治,崇尚节俭,澄清吏治,修撰典籍。

武成元年(559年)正式称“皇帝”。

武成二年(560年5月30日)为权臣宇文护弑杀,年仅二十七岁,谥号明皇帝,庙号世宗,葬于昭陵。

最新文章